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为进一步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深化河源革命历史的研究,同时更好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经中共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决定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11月12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该校行政楼C108隆重召开。中共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河源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路红、河源市社科联主席蒋武生、东源县政协主席何日平、河源市旅游局调研员李德标、共青团河源市委副书记张志勇、河源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车济民、河职院党委副书记韦荣、副校长赖小景,河源技师学院、河源日报社、河源晚报社、河源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河源市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等单位领导和成员,以及河职院师生代表共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河职院副校长赖小景主持。
会议共有四项议程。第一项议程是由刘路红、蒋武生、韦荣分别致辞。刘路红首先代表市委党史研究室、河源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对我校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红研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刘路红强调,河职院红研中心的成立,开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专门研究红色文化之先河,对于我市红色文化发展,无疑是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和强劲力量。为把红研中心打造成水平高、有特色的学术机构,刘路红希望红研中心研究人员一是要在深化河源红色文化研究上下功夫;二是要在加大河源红色文化推介上做文章;三是要在河源红色文化交流合作上谋发展。
在致辞中,蒋武生就社科联的角度提出了五点看法,分别是注重力量整合,建设科研团队;注重素材挖掘,建设数据平台;注重科研选题,突破重大题材;注重政策研究,提供决策咨询;以及注重交流学习,扩大研究视野。他最后表示河源市社科联非常愿意在重大课题申报和经费支持等政策上多向红研中心倾斜,并热切期待红研中心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韦荣指出,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具有独特的红色区位优势,在用红色文化构建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历史条件。大家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勇于担当,责无旁贷。最后,韦荣强调红研中心应为传承和弘扬河源红色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河源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尽心尽责。
第二项议程为受聘仪式。仪式上,由韦荣向刘路红、蒋武生、何日平、赖小景、黄彬等9人颁发河职院红研中心顾问聘书;向杨党校颁发河职院红研中心主任聘书。红研中心还聘请韦荣为中心名誉主任,聘请广东省方志办原副主任、巡视员侯月祥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李庆新研究员(二级)为名誉顾问。
第三项议程为河职院红研中心主任杨党校向大会做中心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杨党校提出红研中心以“红色耀河源,精神传后人”为口号,以“传承红色基因,助推河源崛起”为宗旨。接着,他从三个方面向大会做了简要汇报。一是中心成立背景,即天时地利人和。当中,他特别感谢了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河源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河源市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等一些省内外科研机构和市级社会团体组织给予中心成立的支持。二是中心发展规划,即十年分三步走。他介绍了十年的总体目标: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研究队伍,向社会聘请中心通讯员、观察员和研究员;加强学术研究,举办“红色论坛”百场讲座;加强对外交流,建立网站,出版季刊《红色河源》,发布研究课题。三是存在问题,即人财物皆有限。他指出中心目前的瓶颈问题是人员紧缺,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进一步的支持,通过制度的规约和保障,促进中心的健康成长。
最后议程为揭牌仪式,由主持人赖小景引领大家前往河职院行政楼C208进行揭牌。赖小景在揭牌仪式上发表讲话。他特别感谢所有与会人员对河职院红研中心工作的鼎力支持;特别强调《红色河源》作为河职院红研中心的研究平台将以季刊的方式结集出版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并以深邃辩证的思维、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独特的历史视角展现自己的风采;特别坚信河职院红研中心的牌子一定会越擦越亮,一定会为打造文化河源、实现河源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增光添彩。
揭牌仪式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在河职院行政楼大门前合影留念。(文章来源: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成立大会现场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