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州电 特派记者 方新苗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大力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十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省十件民生实事更是干货满满、诚意十足,受到我市的省人大代表的关注和热议。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我省将更加优化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供给,做好民生保障大文章。今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和强化产业技能人才支撑,二是提高乡镇“三所学校”、县域高中办学质量和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三是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帮扶行动,四是扎实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五是提升“一老一小”综合服务水平,六是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增强高速公路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七是加快推进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八是开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放心重点行动和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效能,九是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十是提高惠企利民服务便捷度和深入推进电信网络诈骗源头治理。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今年我省将开发超6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建设122个“就业驿站”,就近提供岗位推荐、就业政策咨询服务;重点打造5家省级标准化零工市场,促进零工对接服务更加快速有序。同时,我省将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开展“粤菜师傅”培训4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劳动者50万人次以上,开展“南粤家政”培训16万人次以上;新增25个省级技工教育优质专业,技工院校招生规模稳定在19万人以上。省人大代表、河源市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芳亮表示,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三项工程”,不仅促进了就业,还壮大了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我省将就业摆在“十件民生实事”的第一个位置,体现了省对促进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教育承载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今年我省将聚焦提高乡镇“三所学校”、县域高中办学质量和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新增建设40个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初中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到100%,改善30所县域高中办学条件,建立227所县域高中与市域优质高中结对帮扶机制,建设200家12355青少年服务站点,成立200支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伍,完成50所义务教育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这对于河源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省人大代表、源城区埔前镇双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伟雄连连点赞。他表示,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提高县域高中办学质量是大家的共同心声,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提高乡镇“三所学校”、县域高中办学质量纳入十件民生实事,对促进河源这类后发地区的教育质量有很大的利好。此外,目前农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缺少专业指导,问题也呈增长趋势。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被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能更好帮助农村地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要快富先修路。我市的多个省人大代表都很关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增强高速公路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代表们纷纷表示,这为包括河源在内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交通建设下了一剂“猛药”。省人大代表、紫金县金丰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中说,建议省将梅州五华至广州增城高速公路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强河源段高速公路配套设施建设,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