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民互动> 在线访谈> 往期回顾
11月11日 市水务局 市生态环境局
日期:2020-11-13 09:52:41 来源:本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人次:-
【字体大小:默认】 分享:


11月11日 市水务局 市生态环境局上线《政风行风热线》节目.jpg

上线领导名单:

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金城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潘志刚

市生态环境局科长:孔斌

市生态环境局副科长:戴琴

河源市水务局话题

1.去年“6.10”“6.12”洪灾造成大席河、铁场河、浰江损毁严重,现在建设完成的怎么样?

答:为加快这三条河流的修复重建工作,提高和平县、龙川县和连平县当地的防洪能力,我局积极向省级争取建设资金,投入2.1亿元开展铁场河治理工程、大席河治理工程、浰江治理工程。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划分,3个项目的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河道因灾损毁部分和中小河流治理部分。河道因灾损毁部分已于2019年12月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部分已于今年10月建设完成。经过系统治理,三条河流的防洪标准和河道系统行洪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河道景观得到了很大改善,正成为当地群众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2.河长制中提到的万里碧道建设,那我们市的规划、建设情况怎么样?

答: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文件中,要求各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碧道建设。我市河流众多、水系发达,通过碧道建设,能很好擦亮我市水生态名片。经过我们一年半的资料收集和调研准备工作,我市计划以东江干流、新丰江、船塘河及东江一级支流为主要载体,通过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织密我市碧道网络,使我市碧道成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目前,我市已编制完成了《河源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河源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建成江东新区柏埔河碧道试点,示范引领全市碧道有序建设;2020-2022年,建成227公里碧道,东江饮水思源生态长廊骨干碧道基本成形;2023-2025年,建成不低于237公里碧道,初步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岭南水乡风貌;到2030年,全市建成1373公里,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面呈现。

3.农村饮水工程,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工程,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都是一个很重要任务,我市总体完成的怎么样?

答:一直以来,我们都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把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作为水利人兴水惠民的重要工作目标扎实推进。2016-2018年,我们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经过三年的建设,2018年底全市农村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5.99%、93.1%、91%,达到规划要求的90%以上。2019-2020年,我市在基本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开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目前,全市255个省定贫困村1761个20户以上自然村已于今年6月底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提前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2019年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8568户107372人已全部实现饮水安全,有效落实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八有”之一的安全饮用水。全域8573个自然村已有7555个实现集中供水,覆盖率为88%,提前完成了省要求85%以上的年度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话题

1:作为广东后花园的河源市,近期水环境质量状况如何?

答: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2020年1-10月,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均为100%,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其中,新丰江水库断面水质达到Ⅰ类水质要求,东源仙塘等其余7个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质要求,莱口水电站断面水质类别为Ⅲ类。自2018年以来,我市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一。全省城市水环境质量及变化排名全省第一。

2:当前我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进展、成效如何呢?

答:在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多措并举、奋力推进下,我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一是加强东江、新丰江保护。印发实施了《关于打好碧水保优战的命令》《东江新丰江河源段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根据“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原则,实施分类整治,实行断面水质及变化情况排名。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完成了对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其他所有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摸底排查工作;推进“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划定工作,目前已完成可研编制及专家评审工作并报省政府批复。三是新丰江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被提升到国家层面。新丰江水库作为广东唯一湖泊代表,参加全国湖泊保护项目竞争,最终从全国54个参与竞争的湖库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资金重点支持的15个生态环境保护湖泊之一,成功竞得中央5.93亿元扶持资金,把新丰江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生态建设规划层面。四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了四级河长体系,实现了各级河长巡河全覆盖。大力实施“一河(湖)一策”、建设“智慧河长”平台、聘任民间河长等治理措施,扎实开展“清四乱”“五清”行动,有效解决影响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五是加快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5县均纳入省PPP模式整县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市政府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列入考核并定期开展督查。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已建成9座县级以上污水处理设施,95个建制镇(乡)中有69个乡镇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覆盖率为72.6%。六是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积极推进建成区东埔河(含白岭头河段和黄子洞河段)黑臭水体整治,完成了东埔河截污管网延伸工程,拆除了东埔河沿岸违法禽畜养殖场,东埔河基本消除黑臭。七是强化垃圾处置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按照“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收集点、中转站升级改造和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工作,已建成自然村收集点39004个、中转站118个、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5座。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08%,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98.3%、村庄保洁覆盖率100%、分类减量比例43.36%。八是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引导养殖业规范发展,完成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情况排查、调整工作,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清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养殖场(户)污染防治的技术指导与帮扶,控制农业农村污染。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低碳行动,保卫蓝天 x 关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x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