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仕选委员:
您提出《关于支持落实区块链+农产品溯源追溯暨建立河源生产标准的提案》(第20200080号)的提案收悉,我局作为提案分办单位,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目前,我市在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以促进农产品产业化为总抓手,以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重点,以制标、贯标、补标为手段,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促进了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迅速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制定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围绕我市特色农业、现代化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积极组织做好农业地方标准的制订、发布和宣贯实施工作,截至目前共批准发布茶叶、百香果、鹰嘴蜜桃等市级农业地方标准31项,这些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基本涵盖了我市的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
(二)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标准化+现代农业”,重点围绕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农业基础设施标准化和农业新型主体参与标准化等方面,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后完成了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3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另有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建。示范区项目覆盖了果品、畜禽、林木、蔬菜等种养业。通过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由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实施重点农产品标准化服务项目,培育高标准“圳品”品牌
“圳品”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工程”,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推出高于国家标准的城市品牌。通过建设全链条、多领域、多维度的“圳品”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带动产业品质提升。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促进我市优质农产品走向大湾区,带动河源产业扶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工作,我局大力实施重点农产品标准化服务项目,通过构建重点农产品标准体系、制定河源市“圳品”企业管理技术规范、开展标准化培训、培育“圳品”企业等措施,打造与“圳品”标准体系相适应的河源农产品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品牌培育,以品牌带动产业提升。截至2020年9月,全国共有226个“圳品”,我市农产品猪肉、南瓜、茶油等5个农产品名列其中,我市重点农产品标准化服务项目成果已初见成效。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搭建标准体系,夯实产业基础。结合我市地理优势、产业发展、供需结构和“圳品”标准体系架构等因素,通过多次校对、专家研讨,完成了《河源市重点农产品标准体系》(鹰嘴蜜桃、猕猴桃、百香果)各1套。该标准体系整理汇总了我市重点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核心要点和生产流通全环节的标准体系,对相关的农业产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是发布地方标准,树立品牌形象。《河源市“圳品”企业管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是我局开展2019年河源市公共服务地方标准立项计划项目的重点项目,该标准以满足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为前提,结合河源实际需求,综合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形成高于国家标准、满足市民更高要求的地方标准。标准以“圳品”体系为基础,明确了我市种植类农产品应满足的种植环境、种植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质量管控等要求,对提升我市种植类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和品牌形象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标准已于2020年7月完成制定并向社会公告发布。
三是开展标准培训,提升农民技能。为帮助我市农产品种植企业及农户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知晓禁限用农药、理解标准体系及标准、认识“圳品”,提升标准化意识,我局于2019年12月分别在龙川、和平、连平等3县组织了7场标准化培训班,总参与人数700余人,参会人员均来自河源市农产品种植行业的企业代表和专业合作社农户。通过开展培训,普及了农业标准化知识和“圳品”体系内容,对推动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促进企业申报“圳品”品牌推动奠定了基础。
四是培育“圳品”企业,实现产业致富。通过梳理我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基本情况,筛选出首批18家“圳品”培育企业,并于2020年7月召开了“圳品”培训推介会,邀请深圳市标准促进会有关负责同志进行授课,讲解“圳品”的入会申报及评价等工作流程。目前全市18家培育企业已全部加入深圳市标准促进会,并已开展“圳品”申报工作。截至2020年9月,我市共有5个基地的5个产品通过了“圳品”评价,获得“圳品”品牌称号。同时,以“圳品”培育为导向,强化标准引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推动我市农产品提质增量。
二、加强农产品溯源查验和快检工作
按照职能分工,我局负责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一是督促食用农产品深加工单位依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取得合法的市场准入资格。对不符合食品安全保障要求的生产单位不予许可或登记。
二是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落实原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主体责任,做好原料采购、生产投料、出厂销售等记录,确保建立食品加工环节的有效追溯链条。鼓励有条件的生产单位加入政府牵头建设“区块链+溯源”平台或自建追溯平台。
三是加强溯源查验,要求生产单位必须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标注必要的产品信息,包括食品产地信息,鼓励采用具有唯一性的溯源二维码,方便消费者在终端快速溯源查验。
(二)加大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溯源查验和检测力度
一是督促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如实记录食用农产品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索取并留存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购货凭证或者合格证明文件等可供溯源的材料。
二是围绕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的检测力度。通过对全市43家农贸市场开展重点品种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及时筛查发现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公示快检信息,依法处置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充分发挥快检筛查的“防火墙”、“过滤网”作用。从2019年至今,全市每月快检任务完成率达100%,共快检食用农产品经营户2477户次,快检食用农产品157483批次,合格156410批次,不合格1073批次,合格率为99.3%,处理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736.48公斤(蔬菜1705.25公斤、水产品504.91公斤、畜禽肉蛋类99.5公斤)。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应用标准化方法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同时继续加强深加工和流通环节农产品安全监管,强化农产品溯源查验和快检工作力度,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