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的新提法很多:“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何将就业优先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今年就业政策将会怎样“出招”?来一起看看人民日报的报道吧~
将“稳就业”列为六稳之首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就业政策也是宏观调控的手段。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将稳就业列为“六稳”之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做出具体部署,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实现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今年就业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从经济增长、就业潜力、政策环境来看,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今年中国经济有能力实现11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
“国际上有些组织曾提出疑问,经济增速下滑,就业一定下滑,这是世界经验,怎么中国是例外?”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说,那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量依然巨大。当我国经济总量在40万亿元时,经济增速为10%,每年新增的GDP是4万亿元,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达90万亿元,即使是6%的增速,其绝对增加值也有5.5万亿元,基数大了,即便增速有所放缓,增量依旧能支撑就业增长。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也表示,按照6%-6.5%的预期增速目标测算,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一个突出”“三个加大”
突出重点群体
“就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人社部门来讲,更是责无旁贷。我们将主要围绕‘一个突出、三个加大’下功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说。
“在做好面上就业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群体,重点做好大学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针对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张纪南说。
加大减负、培训、保障力度
在减负方面,“今年,我们要在‘降、返、补’这三个字上做文章。”张纪南说,“降”就是降低社保费率;“返”就是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加大失业保险费返还的力度和幅度;“补”就是对于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和贷款贴息等。
⊙培训方面,在黄守宏看来,需要加快培养能够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两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政策,一是高等职业院校扩招100万人。现在中国高职在校学生1300多万人,每年招生400万人左右,今年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扩招100万人,并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障。二是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这么做,既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黄守宏说。
⊙保障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说,就业政策还有一重要手段,就是就业帮扶,为失业人员提供托底安置服务。张纪南介绍,对于失业人员,将完善实名制服务和管理,及时兑现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对于零就业家庭,将加大援助和帮扶力度,确保及时动态清零。此外,黄守宏表示,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在支持各产业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大力支持那些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